影像 | 北大荒三代農墾人接力傳承 走上現代農業(yè)小康路發(fā)表時間:2020-09-30 14:42來源:天目新聞 金秋九月,豐收時節(jié)。 位于三江平原腹地的建三江稻浪滾滾,遍地金黃,一幅壯麗的豐收畫卷正在這里徐徐展開。 昔日“北大荒”,今日“北大倉”。一代又一代農墾人在這片黑土地揮灑青春和汗水,讓北大荒成為了名副其實的“中華大糧倉”。 在建三江七星農場萬畝大地號,天目新聞采訪團見到了七星農場第三管理區(qū)農機副主任陸向導。 正值秋收,陸向導比以往更加忙碌了,農機檢修、安全檢查,每一項工作都要親力親為。 陸向導是土生土長的北大荒人,2008年從東北農業(yè)大學畢業(yè)后回到家鄉(xiāng)農場做了一名農業(yè)技術員。目前,陸向導在農場主要負責農業(yè)機械的更新工作。“簡單點說,就是把最新型的農業(yè)機械,推薦給農場的職工,并進行培訓,提升農場的機械化水平,讓職工種地省力省錢更省心?!标懴驅Ц嬖V記者。 陸向導的爺爺陸詩然,今年89歲,是黑土地上的第一代農墾人。1959年,陸詩然響應國家號召,作為支邊青年從山東省梁山縣來到北大荒?;叵肫甬斈?,陸詩然不由地感慨:“剛來北大荒的時候,這里啥都沒有,住的是茅草房,喝的是溝渠水,非常艱苦?!?/p> 那個年代的北大荒建設者,完全依靠一雙手來開墾荒地。砍荊棘、刨土地、修水利,這些活陸詩然都干過?!胺凑芨牲c啥就干點啥,記得那時候種地,我還拉過老牛車呢?!标懺娙恍χf。 到了陸向導的父親陸書民這一代,北大荒有了半機械化作業(yè)。陸書民1977年參加工作,在生產連隊擔任拖拉機手,開墾、耕種,都是一把好手。陸書民告訴記者,剛參加工作的時候,田地里還需要人工鏟地,用鐮刀收割,又辛苦效率又低,直到后來逐步引進了現代化農業(yè)機械,作業(yè)效率和糧食產量才有了穩(wěn)步提高。 如今,對85后的陸向導來說,父輩們“面朝黃土背朝天,一身力氣百身汗”的日子早已遠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部部高科技現代化農業(yè)機械在田間地頭持續(xù)地作業(yè)。 “我們現在用的都是無人機、側深施肥插秧機、衛(wèi)星平地機等最先進的農業(yè)機械,只要連上衛(wèi)星信號,在手機上就可以操作?!?陸向導告訴記者,以前種地要把肥料揚在稻田里,肥料的損失率和流失率都比較高,現在利用變量側深施肥插秧機,直接就能監(jiān)測土壤里的有機質含量,把肥料精準地插在水稻苗的側下方,不僅節(jié)省了肥料,還提高了產量和利用率。(天目新聞記者 南鸝 王靜 盧一 汪馳超 黑龍江網記者 宋菲 石啟立) |
推薦關注 推薦關注 副標題 明星產品
|